
鄭曉奕,長汀一中1995~1996年學生會主席,1997年以超出北大分數線20分的優異成績考取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1年-2021年就職于新華社,2021年10月加盟愛奇藝,目前任愛奇藝副總裁、公關負責人。

記者、公關,兩種不同的職業身份貫穿著她對外界的熱愛與好奇;堅持、突破,在人生的馬拉松路上她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科技、創意,在時代浪潮更迭中她持續解鎖更有效的傳播方法論。
二十年芳華 與現場共呼吸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理想,至今還是我們新聞人的追求。永遠保持你的好奇心,永遠做船頭的瞭望者?!?/strong>
11月是巴布亞新幾內亞炎熱夏季的開端,首都莫爾茲比港醞釀著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同行“打前戰”的攝影同事為鄭曉奕留下一張照片,照片里她笑著遙望前方,任來自太平洋的海風吹拂短發,身后是南半球的漫天晚霞,玫瑰金色的蒼穹遼闊無邊,講課時她在這張照片右上角標注“新華社將是你的人生大舞臺”。
2018年鄭曉奕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
在新華社這個“足夠大的舞臺”上,鄭曉奕度過從大學畢業到不惑之年的二十載光陰,輪轉的五份不同崗位是她記者生涯的自然分野。最初五年,鄭曉奕在總編室擔任值班編輯,經常值夜班,保持著下午5點到早上8點的工作生物鐘,年輕的她很快適應這種日夜顛倒的時間要求和不容絲毫差錯的嚴謹氛圍,在上傳下達中迅速建立起對新華社業務全景的認知。2006年中秋前后鄭曉奕被委派為駐新加坡英文記者,在馬六甲海峽入口處的中西方交匯點——獅城生活兩年多,其間既寫雙語報道、又拍攝新聞圖片、還做視頻連線,她逐漸熟悉東南亞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經濟制度,在實戰中全方位鍛煉著業務能力?;貒筻崟赞绒D任國內經濟采訪室記者,主攻產業經濟和宏觀經濟報道,常年對接采訪中央部委和能源類央企。
五年半后全國正掀起一波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熱潮,新華社率先成立全媒報道平臺,打破多個編輯部門條塊分割的報道界限,統籌全社資源創作貼近用戶、形式多樣、適應多終端的新聞作品。鄭曉奕參與全媒報道平臺的創辦,轉型成為國內媒體融合記者,“嘗鮮”短視頻、紀錄片、微電影、數據新聞、H5、Vlog……“玩了很多新媒體的手段”,而后融媒體報道在全國遍地開花,許多創意源頭都能追溯到鄭曉奕和她的同事們的探索,至2017年底調崗為外宣媒體融合記者時,她已憑借參與主創的“新華全媒頭條”欄目斬獲中國新聞獎特別獎,參與策劃的《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也攬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2016年10月21日晚9時許,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陳冬在天宮二號內口述太空日記
《新華社特約記者太空日記》的策劃,邀請在軌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以太空特約記者身份自述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上的工作和生活細節、回答海內外網友提出的有趣問題,首開世界新聞史上從地球之外發回報道的先河。如此天馬行空的點子,是在距離發射僅剩半個月的座談會上“頭腦風暴”而得,鄭曉奕形容他們團隊當時是“一門心思想著做出花樣,讓大家更關注航天事業”,為了增添報道的互動性、人情味、科普性,他們還特別設計《景海鵬要在太空過生日啦!新華社幫你把禮物帶給他》H5,向全國小朋友們征集畫作,把一顆顆小小的航天種子,植入稚嫩的心靈?;仡櫩朔刂乩щy最終實現一系列設想的過程,鄭曉奕印象深刻的是“等待”——在北京寒冷冬日的焦急等待。飛船只有沿軌道運行到特定角度才能實現天地對話,珍貴的對話時間里又首先要保證科學試驗任務的完成,鄭曉奕和同事們整日在航天城的招待所等、在指揮大廳等,備戰可能爭取到的10分鐘或者5分鐘的時間窗口。最終這組融合文字、圖片、音視頻和新媒體互動方式全媒體呈現的《太空日記》成為海內外媒體紛紛轉載的現象級產品。
調任外宣媒體融合記者的崗位后,鄭曉奕仍然不懈地在報道的內容和形式上推陳出新,相比對內融媒體報道,這份工作更增添了跨文化傳播的挑戰,她說:“讓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的聲音,聽得懂中國的聲音,非常重要也非常難?!?/strong>鄭曉奕和團隊為2017年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打造的微視頻《大道之行》首次使用總書記的原聲作為配音,綜合運用CG特效和Moco技術穿越千年時光,用超現實主義手法呈現從大漠駝鈴、碧海帆影的古代絲綢之路到當今“一帶一路”的盛況。2021年紀錄片《戰貧之路》摒棄傳統高大上的敘事角度,以總書記的視角剖析全面脫貧任務的拆解和實現過程,內容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在13分鐘的時間里將人類減貧史上絕無僅有的中國戰貧奇跡講述得清楚明白。在前年新冠疫情肆虐之初,她和團隊創作出英文MV《We Are One》,伴隨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的空靈歌聲,中國與各國守望相助、攜手抗疫的畫面再次浮現,音樂無國界,潤物細無聲地傳載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渡虾现稀贰恫菽局暋贰稏|方之約》……鄭曉奕統籌操刀過許多橫跨文化語境、涉及大國外交的融媒體報道任務,卻最終能用創意和真心,把一個個宏大主題落地為具體細微、情感共通的表達。

新華社出品、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演唱的全球第一支原創“抗疫”英文MV《We Are One(在一起)》
一切過往 皆為序章
“你不能決定你的人生長度,但是你可以把控你的人生寬度?!?/strong>
在新加坡分社擔任駐外記者的兩年多時間里,鄭曉奕發現了跑步的魅力,奔跑給予她內觀自己、放空自己、說服自己的獨處時間,她也將跑步中領悟到的哲學與生活選擇融通思考?;貒笤趪鴥锐R拉松熱潮中,她去全國各地跑了十幾個全馬、幾十個半馬。在她看來,記者單打獨斗的時刻某種程度上與跑馬拉松的孤獨狀態非常相似,在35公里至42公里的“撞墻期”,體能不斷沖破極限,意志的放棄和堅持只在一念之間,“撞墻期就是難受得你恨不得腦袋撞墻,但你挺過去了就特別好,覺得特別嗨,又充滿了力量”,她說:“做記者也是特別需要堅持?!?/strong>而亦如跑步有倦怠期,職業生涯也存在平臺期,“應當正視平臺期,找到新的方向調整好自己以后再去努力?!庇谑?,在43歲這年,鄭曉奕決定“換個跑道”。
2016年鄭曉奕參加上海國際馬拉松賽
2019年鄭曉奕參加武漢馬拉松
從新華社記者轉型為愛奇藝公關負責人的決定讓鄭曉奕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頗感意外,但她心里的聲音很篤定,“你不能決定你的人生長度,但是你可以把控、決定你的人生寬度”。二十年來多崗位、多領域的報道使得她積淀著深厚的傳播經驗和處事能力,當向外探索的好奇心推動她時,她從容而勇敢地翻開新的篇章,“換一個跑道,換一條路看看”。
從記者到公關,鄭曉奕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延續,接過愛奇藝橄欖枝的她,仍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新聞領域的積累,也銘記著新聞人的堅守。作為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的公關負責人,鄭曉奕每季度和每年度都需要與投資者關系部門共同斟酌對外披露的公司財報,也需要向財經媒體和公眾傳播并解讀財報背后的公司戰略與品牌形象。拿到公司財報數據時,她無數次閃回十多年前在新加坡的歲月,那時她常需要研讀新加坡政府的經濟材料,挖掘值得報道的亮點,再編寫中英文稿件傳回總社。而在國內擔任經濟記者五年半的時間里,她工作之余申請研讀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媒體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金融媒體班、長江商學院首期融媒體班,系統學習了經濟學知識,這些鋪墊讓她很快熟捻公司財報的研究?!斑^去的鍛煉都不會白費,都會有所回報”,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真誠勉勵同學們:“技不壓身。永遠充滿好奇心去學新的本領,真的特別重要?!?/p>
“新聞無小事”,記者生涯培養了鄭曉奕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當認真成為習慣,也使她在新工作中受益匪淺。如同新華社的新聞發出即為通稿,無法撤稿回收,公關發聲也是如此。如果對外口徑沒有實現精準把控,一旦發生錯誤引發公眾誤解,對公司的品牌形象甚至是實體業務都會造成影響。鄭曉奕每天都需要為公司對外傳播的許多內容做把關,而她始終如一地繃緊認真的弦,“從你手里頭過的事兒,無論大小都當作是大事兒,必須沒有錯誤?!?/strong>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在鄭曉奕看來,真實也是公關的生命。她將公關與新聞做類比,“公關口徑其實就像消息寫作,最重要的是把事實講清楚,態度要真誠?!?/strong>鄭曉奕毫不避諱地談到了去年沸沸揚揚的《青春有你3》“倒奶打投”風波和取消超前點播事件,細致分析了真誠在公關中的重要性?!安荒苷f假話”,但同時“何時講、在哪講、由誰講”也是公關中非常有講究的,公眾在接收消息時除了關注事實,也很在意企業的態度和情感表達。
酒香滿天下 試問當壚人
“隨著技術的創新與發展,媒介的變遷與更迭,不止于AI技術以及5G的應用落地,更多營銷玩法和姿勢等待大家的解鎖?!?/strong>
在詮釋對內容整合營銷的理解之前,鄭曉奕談起最近《計算機世界》終止所有紙媒相關業務的消息在朋友圈“一石激起千層浪”,媒體同事和技術大牛紛紛追憶自己與這份報刊的淵源,這份共享的青春記憶也折射出內容與技術從始至終都是互相交織、聯結得愈加緊密。而正如《計算機世界》在公眾號文章中所寫的“紙媒退場,擁抱未來”,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舞臺正在升起。
科技的每一次躍進,都伴隨著媒體形態的演變,從新華社到愛奇藝,鄭曉奕從未停止擁抱新的媒介技術與內容形態的腳步。在鄭曉奕看來,愛奇藝作為一個影視漫綜內容平臺,兼具科技和傳媒的雙重屬性,其公關工作是網絡影視內容整合營銷的一部分,癡迷科技創新的硅谷文化與推崇內容創意的好萊塢文化,在她的日常工作中時刻交融。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洪流中,如何讓優質的內容與公眾建立連接,這是鄭曉奕在當記者和做公關時都無法回避的傳播命題,也或許是她現在仍然覺得自己像新聞人的原因。通過創新的整合營銷手段讓一部部好作品成功“出圈”、觸及更廣泛的人群,鄭曉奕和她的團隊,正如深巷美酒的當壚人。
2021年底,洛陽風起,十三朝古都的“酒香”也隨風傳遍了天下。作為“一部劇帶火一座城,一座城成就一部劇”經典營銷案例的策劃人,鄭曉奕以劇集《風起洛陽》的宣發和IP開發項目為例,展示了新的技術手段和媒介形式給影視作品宣發帶來的變革,讓聽課的同學們得以一窺當下的科技創新如何延展著傳媒行業的想象力。
《風起洛陽》“一魚多吃”商業模式
4K+HDR+高幀率+全景聲等視聽技術,更細致地還原著華麗精致的唐服、鮮嫩誘人的佳肴,呈現古都的繁華廟堂與市井煙火;一鍵識別和搜索視頻畫面信息的“奇觀”功能,供觀眾探索畫面中未盡的奧秘,滿足對“饆饠”的好奇心;微博、抖音、豆瓣等社交平臺,使天南海北的劇迷因趣結緣,一起暢聊“洛陽人民到底有多愛喝湯”;激光3D掃描,將現實時空中即將拆除的影視布景,長久地定格在了虛擬的數字世界里……劇集雖然已經收官,但圍繞著《風起洛陽》這一個IP源頭,持續產出著電影、游戲、 衍生品、舞臺劇、動畫、綜藝、文學、紀錄片、 漫畫、商業、VR全感等多重“果實”——在科技與創意的雙重加持下,這種“一魚十二吃”的IP開發模式,讓古城洛陽在積厚的文化中抽出新枝,以更年輕的姿態吸引更廣闊的人群。
從一個傳統的文字記者出身,走過二十余載,鄭曉奕見證著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媒介的變遷與更迭,始終保持好奇心和熱衷嘗新的她,期待在往后的公關生涯中解鎖更多的傳播和營銷玩法。而運用多元化的新媒體手段,讓好作品被更多人看見,也是她在這份新的職業中收獲的最大樂趣。

2022年4月鄭曉奕參加《風起隴西》發布會(第一排右一)
“幸福感來源于我們做的好作品?!?/strong>雖然告別了記者的崗位,但鄭曉奕仍在以另一種形式傳播著值得被看見的內容作品,“大家看了覺得好,說明愛奇藝有眼光,比如電視劇《人世間》,比如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給大家帶去了歡樂、帶去了啟迪。我們把它傳播出去了,更多人看到這樣的好作品,讓這個影視行業有更好的生態和發展——我覺得這是我的榮譽感和成就感?!?/p>
“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始終是我追求的一個境界……在我看來,人生不應是一條由窄變寬、由急變緩的河流,更應該像一條在崇山峻嶺間奔騰的小溪,時而近乎枯竭,時而一瀉千里,總之你不會知道在下一個彎口會出現怎樣的景致和故事,人生本該立體而多彩?!?/strong>
鄭曉奕曾從航海家郭川的自述中讀出為何跑馬拉松的答案,而同樣的答案,似乎也適用于她充滿未知和更多可能性的職業生涯。在這場人生的馬拉松中,她仍舊滿攜出發時的勇氣和好奇,一點點拓寬原有邊界。(源自:實踐新知的 新聞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