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天國運動》說課教案
長汀一中歷史組 謝仰金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國運動》是人民版《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時期農民階級尋求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的重大革命斗爭的基本史實。從內容上說,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抗爭史,本節內容是農民階級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舊式農民運動的延續,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它上承第二專題的民族危機而出現,又開啟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從結構上看,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SPAN lang=EN-US>
本課講述了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歷史。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新的時期的到來使得中國的社會矛盾發生了變化,新的矛盾又使得農民斗爭肩負起雙重任務——反封建、反侵略。同時,社會的變化還使農民利用“上帝”的權威來進行反封建斗爭,宣傳平等思想。太平天國反剝削、爭平等,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證了革命形勢由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達到全盛時期的迅猛發展。
《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前期和后期分別頒布的綱領性文件?!短斐锂€制度》的頒布,標志著幾千年來農民斗爭的最高峰,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如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東征、天京事變、天京失陷等。
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異同,培養閱讀歷史文獻并運用已學知識觀察歷史現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相關圖片、史料等資料,運用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再現太平天國時期斗爭的規模巨大的場景,用辯證的觀點分析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太平天國運動的學習,使學生對中國近代的農民運動有恰當的認識。認識到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失敗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農民階級的局限性,單純的農民運動無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認識到農民對中國革命和建設重要作用,從而關注農民,關注農村。
4、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
確定依據: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由盛而衰---走向失敗是本節的基本線索,理清線索,有助于學生整體把握知識框架。
(2)、教學難點:
《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及最終失敗的原因。
確定依據:高一學生正處于歷史思維能力的形成期,思維能力還不強,對《天朝田畝制度》、太平天國運動由盛轉衰及最終失敗的原因缺乏完整的的分析和理解。
二、說教法
1、教法選擇:
本課的教學方法以師生互動為主,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SPAN lang=EN-US>
依據: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可以
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既落實基礎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
2、具體做法:
(1)、圖示教學
通過圖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總結歸納主要歷史事件,掌握基礎知識。
(2)、問題探究教學法:
從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角度出發,圍繞本課的重點、難點設置了若干問題,并將問題貫穿于教學之中。學生通過閱讀材料、分析探究、小組討論,最終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實現重點、突破的難點。
(3)比較教學
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比較對照,判斷異同,更好地認識歷史現象的性質和特點。
3、教學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1、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成。因此我認為高一年級應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2、學法指導:
(1)、自主探究學習法:
在課前,給學生預習資料包括教案,上課時教師扮演學生領路人的角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并自我總結,形成知識結構。
(2)、比較歸納法:
由于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橫向、縱向聯系至關重要,讓學生有聯系意識,掌握聯系學習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播放電視劇《太平天國》片頭及主題曲,進行導入,以吸引學生注意力。
2、學習新課:
1. 爆發的原因
(1)鴉片戰爭后,外國產品大量涌進中國,使沿海農民和手工業紛紛失去生計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稅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盤剝,導致階級矛盾.。(根本原因)
(3)連年不斷的自然災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響。
展示史料(學生結合教材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中國在1840年戰爭失敗后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后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羞@些破壞性因素,都同時影響著中國的財政、社會風氣、工業和政治結構。
摘自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賣米三斗,輸一畝之課有余,今日賣米六斗,輸一畝之課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中國近代現代史》
讀史感悟:
①上述兩則材料反映了當時的一個什么社會狀況?
② 這些現象和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有著怎樣的關系?
2. 洪秀全的準備活動:
學生閱讀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當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視之皆赤子”。他認為上帝人人都當拜,而上帝對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樣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并之念?!敝挥邪涯切┻`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會。
他指出清朝最高統治者,實乃“閻羅妖”,世間“相凌相奪相斗相殺”,都是“閻羅妖”的罪過,號召群眾起來“共擊滅之”。
讀史感悟: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創建了什么新的組織?其目的是什么?(創立“拜上帝會”組織,發動群眾進行反清斗爭)
② 這個新的組織體現了一個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
展示《太平天國形勢示意圖》和學生共同來探討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
(1)金田起義:1851年初,建國號“太平天國”,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
(2)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
(3)定都天京:1853年,標志著太平天國建立了與清王朝對峙的政權。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圍: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
(5)天京事變: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引導學生自學,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領導者革命進取心減退,領導集團內部爭權奪利。
根本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概況:(簡要介紹即可)
影響:
天京事變嚴重削弱了太平天國的戰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國轉入到防御階段。天京事變成為太平天國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在這種情況下,太平天國重建領導核心,暫時穩定了政權。
讀史感悟:展示《天王府》、《太平天國天王府石舫》圖,聯系所學知識思考:
圖片反映了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的領導人過著怎樣的生活?反映了農民階級的什么特點?最終導致了什么歷史事件?給太平天國運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6)太平天國后期的防御戰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外發動勢力開始相互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7)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失敗標志:1864年,天京陷落。
失敗原因: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戰略上的失誤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4、《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①指導學生閱讀本目內容,了解《天朝田畝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學生自學掌握
主要內容:土地分配問題;產品分配問題;建立理想社會
②《天朝田畝制度》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出的主張有何影響?它有什么積極意義?學生個別回答,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并整理答案
主張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農民階級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
③《天朝田畝制度》中關于勞動產品的分配是否能夠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什么?組織學生模擬太平天國時期的圣庫制度---帶領學生進入歷史情景,引導學生分析
絕對平均分配產品的方案違背了社會發展規律,無法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因此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
④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的目的是什么?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學生自學掌握
目的:為了振興太平天國
內容: 政治:提倡建立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
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文教:學習近代教育和先進技術
外交: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
⑤從內容上看,《資政新篇》最大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沒有真正實行?與《天朝田畝制度》對比分析其特點
最大的特點: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原因:缺乏實現這一綱領的社會條件,且戰爭環境也不具備實行的客觀條件,因此未能真正實行。
史料鏈接
材料一 蓋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矣。 ──《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二 興銀行。倘有百萬家財者,先將家資契式稟報入庫,然后準頒150萬銀紙,刻以精細花草,蓋以國印圖章,或銀貨相易,或紙銀相易,皆準每兩取息三厘?!伺e大利于商賈士民,出入便于攜帶。
──《資政新篇》
讀史感悟:根據所學知識,思考太平天國運動兩個文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別有哪些?
5、太平天國的意義和教訓(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和教訓)
意義:太平天國運動是一場農民階級反封建反侵略的戰爭,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狠狠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教訓: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說明農民階級作為小生產的代表,缺乏科學理論武器的指導,承擔不起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重任。
合作探究:與古代農民戰爭相比,太平天國運動呈現出什么新特點?(學生合作探討,提高認識)
3、課堂總結
屏幕顯示本節知識結構,教師概述本節內容,對本節所學內容加以鞏固。目的在于使學生形成認知結構,強化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旨在使本課知識結構清楚,一目了然,便于高一學生掌握本章線索。以上分析、構想,不妥之處,敬請指教。
附:本課板書設計
太平天國運動
1、爆發的原因
2、洪秀全的準備活動
3、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
(1)金田起義:
(2)永安建制:
(3)定都天京: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圍:
(5)天京事變:
(6)太平天國后期的防御戰
(7)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4、《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天朝田畝制度》 《資政新篇》
(1)內容 (1)目的
(2)內容
(2)評價 (3)評價
5、太平天國的意義和教訓